今天一早
便陰雨連綿
下午更是大解放
下了傾盆大雨
更慘的是
我們今天還要去北藝中心
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還好路程只有10分鐘
大家看到北藝中心
會先想到什麼呢?
網上有位大神
把北藝中心P成這樣:
圖片來源:Yahoo奇摩、NOWnews今日新聞
是不是很像?
能把北藝中心想像成這樣子我也是服了
好了!談正經事
因為下了大雨
所以我們一到那裡時
便全身濕透
還好後來乾了
不然又要感冒了
進了大廳
便會看到偌大的空間與可愛的小插畫
據說這個插畫是著名的視覺設計師聶永真設計的
超級無敵可愛的
令人走進來就忍不住多看幾眼
進去後
每人會拿到一個導覽機與耳機
可以藉由它來聽到導覽老師說話
接著導覽老師為我們介紹北藝中心
老師說
這裡本來是基隆河道(左圖中紅色那一條)
但因為河道彎曲
豪雨時會淹水
於是市政府便將河道截彎取直
避免淹水
而截彎後的空地就蓋了現在的兒童樂園、科教館等建物
現在的北藝中心也是坐落在舊河道
當時這裡是士林市場的臨時用地
後來新士林市場蓋好就遷到地下室
才有空地蓋北藝中心
北藝中心建造工程於2012年動工
在2016年時因承包商理成營造倒閉
於是暫停施工
後台北市政府另外找人接續建造
終於在2021年完工
導覽老師說
北藝中心的技師是Rem Koolhaas
他是荷蘭人
曾經設計過世界許多著名建築
西雅圖中央圖書館、葡萄牙波多音樂廳等
都是出自他之手
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他的建築(見右圖)
可謂是世界聞名
Koolhaas的建築風格奇特
他所設計的建築長得都奇形怪狀
常會以幾何形狀及空間布局來設計
剛說過的西雅圖中央圖書館、葡萄牙波多音樂廳都是這樣的房子喔
所以北藝中心也絕不會是一般建築的樣子嘍~
忍痛離開冷氣往外走
可以看到有個尛戲台
老師說
Koolhaas覺得台灣的那種歌仔戲、布袋戲等戶外舞台的表演很有特色
於是他便建造了這個小戲台
想要讓路人能搬個小凳子
就可以來觀賞表演的感覺
往七樓去
七樓有員工的休息室
只有導覽參觀時才能進去
導覽老師說,這裡是排練場
高八公尺,是跟表演場一樣高度
據說是Koolhaas覺得排練就是要逼真
於是便將排練場設計成跟舞台相似
為的就是增加真實感
讓演員能真實地感受到現實表演的感覺
也可以當作表演場使用
裡面的粉紅色代表「孵化中」,隱藏在孕育表演的排練場裡。
因為在八樓
所以可以一覽劍潭美景
可以清楚看到百齡國、高中及承德路
到十一樓出了電梯
會發現有兩個北藝中心的模型在那
做得十分逼真
可以清楚知道劍潭附近的大概地形
我超喜歡的
在模型旁
有北藝中心的透視圖
這是在建築北藝中心的過程中拍攝下來的
可以清楚知道北藝中心的結構
覺得建築設計真的是很不簡單的事
北藝中心球劇場-林軒朗攝
接著
導覽員帶我們進入了球劇場
球劇場 顧名思義就是球形的
從外面看就是兩根筷子插著一顆大貢丸
球劇場有八百個座位,十九個包廂
從天花板到地板都是用北藝藍( Pantone 646)來當主要的顏色
據說,北藝藍是代表沉靜與智慧的魅力
是Koolhaas最喜歡顏色
而且因為劇場是圓形的
所以在每個位子都能清楚的看到舞台
坐在球劇場裡的座位觀賞表演
總覺得別有一般風味
覺得球劇場跟其他劇院是不同檔次的
讓我一直很想來觀賞表演
最後,搭著繽紛的電梯,
來到廣闊的二樓大廳
往窗外一看,
就可以見到雨中的劍潭站及插著筷子的貢丸球劇場
很適合在這讀書、聽音樂
度過優閒的下午時光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
可以發現它的窗戶是波浪狀的
據Koolhaas所言
這是為了引入更多的自然光
灑進排練場、大廳
在窗前的鯨魚椅,可以讓民眾看書、聽音樂,或是在那邊放空,欣賞窗外美景
而椅子設計成鯨魚,也可以配合地板的波浪紋,引出充滿海洋氣息的感覺
在大雨朦朧之中,窗外的劍潭站
如一幅美麗的油畫,供遊客欣賞
讓躁動的心得到平靜
這次參觀北藝中心
讓我了解了北藝中心的結構及劇場的構造
而且也非常有趣
尤其是球劇場
讓我很想去那邊看表演
希望下次能完成我的心願
夏天就是要吃冰
參觀完之後
來一碗冰冰涼涼的冰再適合不過了
這次我們來到士林老店辛發亭
來消暑一下
(老師還走錯路)
我點的是芒果雪片加珍珠
吃起來酸酸甜甜
再配上軟Q的珍珠
讓暑氣整個消失了
消完暑氣
便帶著愉快的心情
心滿意足地回到家~